首页气候行动追踪全部追踪企业100%可再生能源研究与观点关于我们
logologo
首页气候行动追踪全部追踪企业100%可再生能源研究与观点关于我们
logo

网站ICP备案号 | 沪ICP备18021736号-6

Copyright © 2025 Greenpeace. 保留所有权利。

绿色和平

地址 | 北京东城区东四十条甲94号 亮点文创园A座201室

邮箱 | carbon.tracker@greenpeace.org

电话 | (+86) 010-65546931

友情链接

绿色和平

公众号

qrcode
微软、BP布局全球碳汇市场,背负碳中和厚望的资金流向了哪里?

微软、BP布局全球碳汇市场,背负碳中和厚望的资金流向了哪里?

2021年,亚马孙雨林在森林火灾的影响下从全球重要的“森林碳汇”转变成为“森林碳源”,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发达国家日本每年的排放总量。微软、BP(英国石油公司)等跨国企业曾购买与亚马孙雨林相关的林业碳信用,也因此面临随时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

随着持续性极端天气下不断升高的气温和不断减少的降水量,今天夏天,有着丰富森林资源的川渝地区,也在面临严重的山火灾害,森林从“碳汇”转变为“碳源”的风险也逐步显现。

除了潜在风险,中间商对碳抵消项目的大力宣传将鼓励企业采用抵消的方式应对碳排放问题,而不是直接减碳,这可能造成企业对碳抵消手段的过分依赖,走“先排放再抵消”的路径,这与《京都议定书》的精神相违背,难以从根本上减缓气候变化。

为了更加高效地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企业应该优先自身运营与价值链的直接减排,通过使用绿色清洁能源、技术转型等方式,从源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于确实难以减排的部分,再将抵消用作补充手段。此外,企业在购买碳信用时,也应增加辨别意识,要求碳信用卖方提供更多项目信息,选择真实的、额外的、可核查且永久的减排项目,从而为企业的投入规避风险,也有助于减碳的资金真正服务于环境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