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节能碳捕捉,科技企业碳中和治标还是治本
本文原发表于财新网 作者:吕歆 王赫(绿色和平东亚区研究员)
在中国于2020年9月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半年内,众多国有企业与上市公司纷纷积极响应。其中,除了国有电力与能源企业的碳中和目标被广泛讨论之外,以腾讯、阿里巴巴为首的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的碳中和举措也备受关注。
在中国于2020年9月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半年内,众多国有企业与上市公司纷纷积极响应。其中,除了国有电力与能源企业的碳中和目标被广泛讨论之外,以腾讯、阿里巴巴为首的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的碳中和举措也备受关注。
腾讯于1月12日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马化腾表示将加大探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在应对地球重大挑战上的潜力,大步推进科技在产业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2个月后,蚂蚁集团在植树节当天公布碳中和目标,承诺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迈出了阿里系碳中和的第一步。
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气候行动受到关注并不意外。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对比海外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气候行动,中国企业整体上气候雄心上不足。如何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符合中国的碳中和目标,将是互联网科技行业的重要课题。
与气候雄心同样重要的是路径选择。互联网科技企业常提到碳捕获、碳储存、AI减碳等方案,这可能出于对“高科技”标签的追求,但如果脱离“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而谈碳中和,则是在搭建空中楼阁,无法根本上解决企业碳排放问题。如何在中国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找到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增长点,应当是企业现阶段发力的重点。
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是碳中和基石
对于企业来言,合理的碳中和路径应该按照自身排放结构来规划。根据互联网科技企业披露的自身运营范围内碳排放信息(针对范围一与范围二),该行业碳排放来源以办公场所与数据中心用电为主。其中数据中心的高能耗问题在近几年得到关注,据绿色和平与华北电力大学 2019 年的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数据中心总碳排放量达到9855万吨,预计到2023年,中国数据中心总碳排放将达到1.63亿吨 。
与气候雄心同样重要的是路径选择。互联网科技企业常提到碳捕获、碳储存、AI减碳等方案,这可能出于对“高科技”标签的追求,但如果脱离“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而谈碳中和,则是在搭建空中楼阁,无法根本上解决企业碳排放问题。如何在中国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找到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增长点,应当是企业现阶段发力的重点。
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是碳中和基石
对于企业来言,合理的碳中和路径应该按照自身排放结构来规划。根据互联网科技企业披露的自身运营范围内碳排放信息(针对范围一与范围二),该行业碳排放来源以办公场所与数据中心用电为主。其中数据中心的高能耗问题在近几年得到关注,据绿色和平与华北电力大学 2019 年的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数据中心总碳排放量达到9855万吨,预计到2023年,中国数据中心总碳排放将达到1.63亿吨 。
以百度为例,其自主披露的2019年碳排放(范围一、二与三)与用电结构中,电力消耗近5亿度,以数据中心外购电力为主的范围二碳排放占其碳排放总量约92%。同样,根据腾讯2019年《环境、社会、管制责任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其范围一与范围二电力排放占总排放的99.5%以上。
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和路径规划的有力引导下,迈向碳中和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被寄予引领企业碳中和的厚望,应当依照自身业务类型与碳排放结构,从能源结构入手合理规划自身碳中和路线图。抛弃“唯高科技论”的执念,设置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目标、寻找适合企业的可再生能源增量,向社会展示绿色影响力与领导力,助力中国企业的碳中和之路。
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和路径规划的有力引导下,迈向碳中和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被寄予引领企业碳中和的厚望,应当依照自身业务类型与碳排放结构,从能源结构入手合理规划自身碳中和路线图。抛弃“唯高科技论”的执念,设置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目标、寻找适合企业的可再生能源增量,向社会展示绿色影响力与领导力,助力中国企业的碳中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