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与极端天气共存|WSJ专访
本文首发于2023年4月22日华尔街日报中文版微信公众号。
对于每一个公众来说,我想首先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和气候变化有关的事情,并且为此做好准备。至于适应与自保方面,大家这几年都有些经验了,比如我武汉的一个朋友说他们家里会准备皮划艇以应对暴雨来袭。但是对于更广大的百姓群体来说,我们关注这些极端事件的预警是很重要的。去年郑州的暴雨给到大家最大的一个经验就是——预警信号没有起到作用:尽管官方已经发布了红色预警,但是城市仍然是按照 routine 的状态运作,它没有去为这个红色预警做好准备。现在越来越多的公众都应该认识到:红色预警代表着风险,不管极端天气是否会落到你的头上,一定要予以充分重视,尽可能做好准备,把保护好自己,保护好身边人和其他的伙伴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张弛 :对于普通人群,我会建议大家提前去关注官方发布的气象预报,这是我们最容易注意和操作的,如果当热浪来袭,我们自己要意识到尽量减少在高温天气下的外出或者是运动。但是对于不得不外出的状况,如同我上面说到的户外工作人群,我建议应该采取错峰工作的方式,在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段暂停工作会很有效地规避掉一些健康风险。
还有我觉得很重要的是对于脆弱人群的关注,比如说老年人在获取高温相关信息和预警的能力上远不如年轻人,我们应该给这个群体提供更为便捷的了解这方面信息的渠道;还有一点就是我观察其实夏天会有许多户外开展的小朋友参与的活动,这个时候,要加强对于监护人识别高温风险的能力的教育和宣传,一旦发现小朋友身体不适,一定要及时停止孩子在户外环境中的暴露,这不是一个考验毅力的时候,因为小朋友的身体没有发育完全,对于热的适应能力其实远不如成年人。
其实在高温环境中,哪怕是参加马拉松的专业选手也常常面临着高温带来的健康乃至死亡风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相关事件。所以哪怕是在这种准专业的条件下,我们也呼吁关注天气预报,用 APP 提前查询气象条件及相关运动风险提示。去年我们基于柳叶刀倒计时中国报告 1.1.3 高温天气与户外运动时间损失的研究,开发了一个微信小程序来帮助大家查询即时的高温天气下不同户外运动的风险情况,这样普通人就可以知道,在何种温度和湿度情况下适宜多长时间的户外体育锻炼,比如说只建议户外运动 45 分钟,45 分钟之后应及时停止运动,去到比较阴凉的地方休息。总而言之,当我们主动提升气候变化与健康的认知水平,很多风险即使来临也可以被有效应对。